-
《国色芳华》大女主杨紫,设计揭露丈夫背叛,好上头
李现杨紫二搭古装剧《 国色芳华》开播,太爱杨紫饰演的女主 何惟芳了,终于不是那种 傻白甜,弱弱等男主拯救的女主人设了。 杨紫饰演的何惟芳出生在一个富绅家庭,母亲父亲都对她很疼爱,但不幸的是,她的母亲病重需要世间名药紫犀丸续命,而 洛阳城中唯独刘家拥有,为了让母亲活下去,何惟芳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刘家之子刘畅,而刘家也需要何惟芳的嫁妆填补自家亏空,这桩婚事就是实打实的交易。 可因何惟芳是商贾之女,她和刘畅成亲就要从偏门进入,刘畅也是百般不愿和她拜堂,甚至还说狠话,觉得何惟芳配不上自己。刚进门不久,公婆就赶紧找人清点嫁妆,婆婆还多次恶意刁难她。 直到不久,她的母亲去世,本以为是病情恶化无力回天,谁知,是婆婆给了假的紫犀丸,骗了整个何家,何惟芳从此对刘家深恶痛绝,开启了她的复仇之路。 当她得知丈夫刘畅和郡主有一腿,她没有大吵大闹,故意设计将他们的私情暴露在众人面前,丢尽刘家颜面,紧接着设套刘畅殴打自己,随后把这件事闹上官府,她知道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掀起水花,于是寻求男主 蒋长扬(李现出演)的帮助,成功与刘畅和离。 十分懂得利用手段,给自己增加和离的筹码,即便在当时,商贾之女处于社会低位,再加上女子的身份,她也能从不幸的婚姻逃脱,所以,练就高情商,无论放在是古代还是如今,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就是能够帮助你在人生中顺利通关打怪的一个武器。 和离成功后,何惟芳开始了她的经商之路,拿下母亲生前留下的宅子芳园后,以自己擅长种植牡丹为起点,研制出了许多新品种,她也在短时间内声名大噪,专心搞事业的同时还收留了很多和她一样命运坎坷的女子,在男子当道的古代,她凭借着自己的情商和财商闯出了一片天地。 在何惟芳身上,有3个我们可以学到的点。 1、面对婚姻,要懂得使用迂回战术,很多女性面对丈夫的背叛,都是硬刚,你背叛我是吧,行,那我今天一定要和你撕个明白,一定要你 净身出户,可是你会发现根本起不了作用,只会让男方把自己的财产收得更隐秘,心更往外面的女人去靠,所以,如果你已经考虑好不要这段关系了,那么一定要先摸清全局和家里的财产,懂得巧妙设计,如果使得丈夫落入下风,这样你才能站在高位拿到你想要的利益或者是孩子的 抚养权。 2、二话不说的执行力,她果断和离,接下芳园,开始她的牡丹创业路,你会发现,她想到什么就先去做,拒绝内耗,在她眼里,“完成比完美重要”,因为问题往往是发生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往往很多姐妹都只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这是一个尤其需要改变的卡点,因为如果一直卡在这里,那么进度条永远为0。 3、敢于谈钱,拒绝金钱羞辱感,你会发现,何惟芳对钱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她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作为女性去创业,摒弃传统所谓三从四德的束缚,直面自己的欲望,她知道安全感是自己给的,即便后面和蒋长扬合作,她也从不过度依赖对方,一切以自我展开。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女主,财商情商兼备,幸知三天高情商沟通课,给你手到擒来的大女主勇气。 -
《国色芳华》中,杨紫的嘴角为什么有两个“小红点”?
近日,
李现和 杨紫第二次搭档出演的古装剧《 国色芳华》火了,剧中精美的人物妆造让网友们直呼“梦回大唐”。 不过《国色芳华》的妆造最近也陷入抄袭的争议,《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书的作者左丘萌发文称,《国色芳华》中有角色的造型用到了其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的做法不应该,如果商用需要找她或另一位作者末春询问授权。 图源:小红书截图 1月13日上午,《国色芳华》发文致歉,表示个别角色造型以古代服饰研究书籍《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为考据,在参考
中将相关学术研究示意图误认为文物复原图,对造成的误解表示歉意。同时创作团队还向书籍作者左丘萌、绘者末春表示了感谢。 对此,有网友表示《国色芳华》团队应该更注意版权问题,也有网友认为,这也说明剧方真的参考了不少相关资料,总体来说剧的妆造还是很不错的,细节满满。
比如剧中女主
何惟芳(杨紫饰) 大婚时的妆容,嘴角两侧各有一个“小红点”。在刚刚过去的 微博之夜上,杨紫还复刻了剧中的古装造型,嘴角保留了同款“小红点”。 图源:《国色芳华》截图;微博@杨紫工作室 话说回来,女主嘴角的“小红点”究竟是什么?
大有来头的“小红点” 杨紫嘴角两侧的“小红点”仔细看的话并不是简单的红色圆点,而是两朵小红花。这是一种在
唐朝十分流行的面部妆饰。 《国色芳华》中别的角色也有类似的妆饰。
吉安县主李幼贞( 张雅钦饰)、皇甫令歌( 沈梦辰饰)的嘴角直接就是两颗红点。 图源:微博@电视剧国色芳华 除了《国色芳华》,很多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也能看到嘴角红点的身影。
《
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诡事录》以及待播剧《 长安的荔枝》中,部分角色的脸上都出现过。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截图、《唐朝诡事录》截图、微博@长安的荔枝官微 这两个红点有一个专门的称呼:
面靥[yè]。 面靥原本指的是酒窝,后来指古代女子用
胭脂等颜料点画或用色纸、金翠珠玉制成各种图案粘贴于嘴角两边,靠近酒窝位置的一种妆饰,又称“ 妆靥”“笑靥”“靥饰”。 现在我们看到的面靥大多出现在背景设定为唐朝的影视剧中,但实际上在唐之前的汉朝就已经出现了面靥,而且名字很特别:旳[dì](或者称“的”)。
汉代
刘熙在《释名·释首饰》写道:“以丹注面曰旳。”“旳”又通作“的”,意思是“鲜明”。不难看出,面靥最初的颜色为朱丹红,点在脸上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引人注意”并非出于美观的考量,而是作为具有某种提醒功能的特殊标记来使用。 刘熙对“的”描述得比较清楚,他在《
释名》中进一步解释:“的,灼也。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以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丹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则不书其名于第录也。”也就是说,古代宫廷后妃和诸侯们的侍妾月经来潮不能接受“临幸”,但又不方便明说,她们就会在脸上点上红色的小点作为醒目的标识,记录的 女官们看到后心照不宣,也就不会把该名女子的名字记录在侍奉册上。 另外,小红点该点画在面部的哪个位置、点几个也是有讲究的。
汉代文学家
繁钦《弭愁赋》中的“点圜的之荧荧,映双辅而相望”就说明了双辅(嘴角两侧)是点画面靥的方位,也就是酒窝位置,如此一来,两个小红点看上去还有一种对称的美感。 这一时期的女子,面靥就是一种特殊的信号标志,使用范围有限。到了三国时期,面靥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开始慢慢出圈。
东晋王嘉的神话志怪小说集《 拾遗记》记载了一个和面靥有关的故事。传说 吴国皇子 孙和舞动水晶如意时不慎失手打伤宠妃 孙夫人的脸颊。太医指出将白獭髓、玉屑、 琥珀屑调和到一起涂抹便不会留疤。后来由于加入的琥珀屑太多, 邓夫人敷完后脸上出现了红色斑点,而孙和并不认为这样丑陋,反而觉得邓夫人更加俏丽。此后, 后宫嫔妃、民间女子纷纷模仿,用胭脂在脸颊上点画红色圆点。 但具体怎么点,是不是仍点在嘴角不可知。不过从这一时期开始,面靥逐渐变成一种妆饰,后来主要流行于唐、
五代、宋、元等朝代。 古代的面靥有多火? 面靥风靡美妆界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朝,面靥是女子化妆流程的步骤之一。
唐朝妇女非常讲究面部的妆容,化妆流程比较复杂,具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七步: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画黛眉,四染额黄或贴花钿,五点面靥,六描斜红,七涂
唇脂。其中点面靥还是点画在嘴角两侧的位置,通常为黄豆般大小。 图源:《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具体说来,唐朝的面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点饰。点饰就是用朱红在嘴角处点画出面靥,最经典的就是小圆点的样式。为了让面靥更加生动活泼,人们又设计出了丰富多样的图案。有制成花卉形状的,那便是“花靥”,形如杏核的称为“杏靥”,
钱币形状的就叫“钱点”。 敦煌榆林窟女供养人的面靥形状各不相同|图源:参考资料[8] 虽然形状和图案更多元了,但一点也不夸张,看上去依旧小巧精致。《国色芳华》中,杨紫的面靥是花卉形状,这便是“花靥”,如果不放大观察的话打眼看过去和圆点差不多。
图源:微博@杨紫工作室 另一种是贴饰。一种名为呵胶的东西出现后,面靥从画转向了贴。也就是先将金箔、翠羽等饰物涂上呵胶,然后粘贴在嘴角即可。有时,就连植物标本也能直接拿来做面靥。
唐代岭南风土录《北户录》曾记载一种名为鹤子草的植物,采摘晒干后可以作为面靥,看上去就像飞鹤一样,翅、尾、嘴、脚一应俱全。和前面嘴角迷你版的面靥相比,这种面靥更为夸张和复杂。 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已经不再局限于嘴角,而是发展到遍布整个脸颊。五代时期的壁画就把面靥的繁复体现得淋漓尽致。
面靥主要妆饰在眼睛的内外两侧下方、胭脂之上以及嘴角两侧,总体上脸颊两边的面靥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特点。从图案上看,圆点、花形、鸟形等样式都有,尤其胭脂部位的图案明显要精美一些。最明显的是面靥的颜色还出现了翠绿色,实际上是丹青,打破了此前使用朱红的传统。
五代时期 莫高窟第61窟的回鹘女供养人及于阗天公主供养像|图源:参考资料[3] 到了
宋朝,女子妆容以淡雅为主,贵族们时兴在脸颊上贴珍珠,她们的面靥就是用珍珠粘贴而成。电视剧《 清平乐》中的徽柔公主( 任敏饰)嘴角两边就各有一颗珍珠,简约又大气。 图源:微博@电视剧清平乐 为什么古代的女子如此热衷于点画或粘贴面靥呢?
或许源于女性对酒窝的追求。
从
生理学上讲,酒窝是由颊部肌肉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动态生理性皮肤凹陷,然而它却能让面部表情更生动,在传统审美中,酒窝也被视为美貌的要素之一。成语笑靥如花说的就是女子娇笑时,腮边的酒窝如同花朵一样迷人。 可毕竟不是人人天生都有酒窝,在酒窝的位置点涂出美丽的图案作为装饰,将其作为酒窝的“替代品”也很美。即便是真的有酒窝,也可以再“凸显”或“加强”一下。
不过,面靥虽美,但也不会轻易“露面”,一般来说只有在重大而正式的场合下才会点画。《国色芳华》中杨紫的面靥就是在她大婚的时候才出现,之后的日常生活中她的妆容没有那么浓艳,也就没有再点画。
至于杨紫的面靥为什么不直接画两个圆点,而是要画两朵精致的小花,或许是因为她在剧中擅长养
牡丹花,在剧中还一度叫 蒋小花这个名字,用小花做面靥,也算是“妆如其人”了。 [1]
许星.说古话今论面饰[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03):11-13. [2]孟祥三,张琳琳.浅论唐朝妇女妆饰[J].赤子(上中旬),2016,(03):30-31.
[3]袁梦雅,赵强.画钿·面靥莫高窟壁画女供养人脸部装饰的分类与探讨[J].上海工艺美术,2015,(03):54-56.
[4]李华锋.中国古代女性奇特面妆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07):93-95.
[5]
林心怡.唐代女性的妆容演变刍议[J].今古文创,2021,(25):77-79. [6]谢红.芳容丽质——唐代女性妆饰解读[J].陶瓷研究,2021,36(02):45-47.
[7]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面靥妆——妆饰
文化研究之四[C]//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美国密西根大学.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敦煌研究院;,2004:13. [8]苏丹.唐代女性妆饰文化与诗歌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19. 头图图源:微博@杨紫工作室
作者:敏敏张艺 编辑: 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