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囊妙录》结局:齐梦麟家败遭流放罗疏追随,韩慕之孤独终老
齐府第一次出现,就为它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表面温馨,内里暗潮汹涌的 年夜饭,齐梦麟院子里主仆打成一片的热闹。 和《 红楼梦》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贾府有九分相似。 或许, 贾宝玉一家的下场,就是齐府最后的结局。 但, 造成这个结局的罪魁祸首一定不是齐梦麟。 尽管他一身纨绔子弟的臭毛病,尽管他因为罗疏而放弃了挽救大厦将倾的齐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罪魁祸首是齐家的当家人齐 总督。 十多年前罗疏家里的那场大火,和他一定有关系,要不然齐雁锦为什么威胁证人,让他承认是自己见财起意而放的火? 还有他们家要割席的盐铁生意。 其实,不再发放 盐引这个细节暗示的很隐晦: 朝中有某个大人物出了事情,齐家失去了大靠山,齐总督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可靠之人,在这之前,家里人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做事。 那些参破其中玄妙的对手,会不会趁机落井下石?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齐总督刻在骨子里的嫡庶之分,加速了家族衰亡的进程。 外患不可惧,如果加上内忧,变数就多了,未来就不可控了。 内忧是齐雁锦,他有才华,有上进心,有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担当,可是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大哥身体不好,却年纪轻轻就有了官职,后来更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一路高升,就连不向往仕途的齐梦麟也被强塞了一个副 千户。 齐雁锦就只能管着那些不能拿到明面上的生意,以及家里的迎来送往—— 这和大家族的管家有什么区别? 团圆宴上,老大发言之后,齐总督直接点名三儿子向奶奶汇报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只字不提齐雁锦。 —— 庶子有坐主桌的资格,却没有说话的机会。 老大死了之后,摇摇欲坠的齐家需要借助外来力量保护家族,想到这一点的齐总督迅速给三儿子找了联姻对象,齐梦麟差点拼了性命,都没有让老父亲改主意。 老二不是也没有结婚吗? 逼迫不愿意的儿子,无视积极配合的齐雁锦,齐总督的区别对待就差写在家训里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齐家老大的死,齐雁锦起了很大的作用。要不然,像大少爷不能人道这种秘辛,哪个下人敢说出去? 更别说大嫂和人偷情这种莫须有的谣言了。 齐雁锦一定是觉得大哥死了,“不学无术”还叛逆的三弟撑不起家业, 齐家下一任家主之位顺理成章落到了他手中。 没想到,齐凤洲前脚咽气,老父亲后脚就给齐梦麟铺好了路,甚至在葬礼上就毫不掩饰把重担交到小儿子肩上的打算。 特别是联姻事件的发生。 齐雁锦几近绝望。 秦熠说烧了粮仓就能解齐家的燃眉之急时,齐雁锦动心了,也行动了。 太原府遍地灾民,总督的儿子却指使人烧毁粮仓,如此重罪一旦落实,齐家就永无翻身之日。 齐总督要为过去的所作所为负责任,齐雁锦要承担烧粮仓的罪名, 他俩随着齐府的败落一身殒命了。 齐梦麟最后落得个被流放的凄惨境地。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罗疏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有秦熠的私心而引发的粮食之争,没有赢家,包括他自己。原著中,秦熠最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但是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像他这类的恶人,一定会有报应。 还有刘 巡抚。 他和秦熠一起囤积粮食,并妄图以此拿捏为灾民筹粮食而发愁的韩慕之的龌龊打算,一定会落空。 准岳父是一个在哀鸿遍野之际,拿灾民性命做筹码陷害对手、拿捏不听话的下属的小人。 韩慕之失望透顶。 曾经为了理想抱负,他放弃了深爱的罗疏,愿意和上司的女儿结为夫妻,现在看来,上司和他根本就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这一次,他不再犹豫,坚决的和刘婉退了婚。 可惜,罗疏的心里早就住进了别人,哪怕那个人已经一无所有,也不可能再回头了。 舍弃了刘巡抚这个靠山,韩慕之的仕途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不顺利。只是,弄丢了罗疏这个无论是心灵还是性格都和他十分契合的爱人,他再也体会不到幸福了。 盛极而衰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刘巡抚早晚会被自己做的事情反噬,齐梦麟一家就是最好的参照。不同的是,后者的善良,让他在风雨飘摇后依然有片瓦遮身,依然有爱人相伴。 刘巡抚、秦熠之流,就只能一无所有了。 -
《锦囊妙录》直到罗疏的身份曝光,才知道,老鸨为什么穷追不舍
《锦囊妙录》:罗疏的抗争与自我救赎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故事多得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锦囊妙录》这部剧,却像是一道独特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我们的视野,让人无法忽视。这部剧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社会寓意,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故事的主角,罗疏,一个身处铭珂坊的粉头,却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她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中,透露出对自由的深切渴望,对尊严的坚决维护。在铭珂坊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罗疏就像是一股清流,用自己的方式,挑战着这里的规则,也挑战着社会的偏见。 铭珂坊,这个名动一时的销金窟,是多少权贵们流连忘返的温柔乡。但在这里,金钱与权力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无数人牢牢束缚。罗疏,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一次次地试图挣脱这张网。
当老鸨一次次地逼她接客时,罗疏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她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她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赢得真正的自由。
罗疏的抗争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曾试图寻求县尊大人的帮助,希望借助官府的力量摆脱困境。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县尊大人虽然有心相助,却也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罗疏的求助之路,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但罗疏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拒绝向命运低头,拒绝向权贵屈服。她的抗争之路虽然艰难,但却充满了勇气和智慧。
随着剧情的深入,罗疏的身份谜团也逐渐浮出水面。她自称是五娘的丫鬟,但种种迹象表明,她很可能就是五娘的亲生女儿。五娘因为被卖入铭珂坊而被迫与罗疏分离,为了保护她免受伤害,五娘和老鸨联手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这些计划虽然复杂且充满风险,但都是为了罗疏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罗疏的抗争之路不仅让她自己成长了许多,也让观众看到了娱乐圈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多面性。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世界里,其实隐藏着无数的辛酸和泪水。罗疏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娱乐圈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认为剧情太过狗血和夸张,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也有人认为这部剧真实地揭示了娱乐圈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多面性,让人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份思考。确实,这部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娱乐圈的繁华与落寞,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罗疏的抗争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她的故事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无数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心灵。
《锦囊妙录》这部剧就像是一部现实版的童话,让我们看到了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中,依然有人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罗疏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抗争的力量和自我救赎的可能,更让我们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和社会的种种弊端。希望这部剧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锦囊妙录》直到临近大结局,才发现秦熠折磨罗疏的真相
罗疏一直想不通描翠所说的“ 离开 临汾之后,能走多远走多远,千万不要回 太原”这句话。 直到金描翠惨死。 当初金描翠不愿意和罗疏一起脱籍,除了不想过苦日子之外,还有 受不了就算脱了贱籍,依然会被人冷眼相待的原因。 而重新回到鸣珂坊的金描翠,如她所愿过上了众星捧月的花魁生活,玉妈妈怎么就突然对她起了杀心呢? 使了一些手段后,罗疏找到了真相。 原来,好姐妹无意中听到了一件和她有关的事情—— 遇到韩慕之之前,她想尽办法都摆脱不了鸣珂坊,根本不是时运不济,而是秦老爷在背后悄悄使坏。 金描翠一直试图把这个消息传递罗疏,奈何自从偷听事件发生后,玉妈妈开始对她格外防备,以至于发现她有可能得知了真相后,起了杀心。 罗疏采恍然大悟,这么多年, 秦熠始终没有脱离她的生活,哪怕是单方面的。 这不由得让她想起了在太原的遭遇。 怎么就那么巧,刚从郭婶那里得知当年家里的大火,大概率不是意外,就有人帮她找到了石漆? 怎么就那么巧,石漆恰恰和齐梦麟父亲的官位有关系。 更巧的是,无论是郭婶两口子,还是把从来不赌钱的父亲带到赌场的人,都如出一辙的对当年的事情讳莫如深? 越没有人说出齐家,罗疏就对齐家有更多的怀疑! 而这正是秦熠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25集大街上掀开轿帘的人,一定是秦熠。 他想用这件事情威胁齐家二公子。 果不其然,这一局的胜利者是秦熠,他略施小计,就从齐家老二的手里拿到了一年的 盐引,达到了目的。 再联想到当年他赶走五姨娘,坐上家主之位后,开始收养和罗疏差不多的小女孩,以及鸣珂坊的木兰姑娘, 任督二脉一下子就被打通了。 原著中,秦熠和五姨娘一样, 是秦家老爷的妾侍,所以才会有和五姨娘争宠的桥段。 从悉心调教罗疏来看,五姨娘是个很聪明的女人,而秦熠想要得到秦家偌大的家业,就必须除掉她这个绊脚石。 罗疏也是后来才明白,如意哥哥对 玉兰所有的善意,都是为了打败五姨娘。 五姨娘走后不久,秦熠就害死了没有子嗣的秦家老爷,自己当上了家主。 按理说,此时的秦熠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赶紧去鸣珂坊接回罗疏。毕竟,如果不是她,在和五姨娘争宠的过程中,他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更重要的是,秦熠身边那些按照罗疏喜好养大,甚至名字都叫玉兰的小女孩们,不是在证明他深爱着罗疏吗? 可是, 秦熠做的一些事情又让人琢磨不透他究竟想做什么。 比如,梳拢夜派一个耄耋老人喊价羞辱罗疏。 比如,把害死罗疏家人的线索引到齐家等等。 聪明如罗疏,一定知道其中的原由, 只有和秦熠一样深陷泥污,他们的身份才相匹配。而被人踩在脚底下羞辱时,她一定会对出手相救的如意哥哥重新感恩戴德。 可惜,罗疏没有接受命运的摆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离开了鸣珂坊,摆脱了贱籍的束缚。 秦熠又做了什么呢? 得知罗疏查找大火的真相,他把线索引到了齐家。 事实上,对于罗疏父母的死,齐家并不无辜,真相一定是身为 胥吏的罗疏父亲发现了齐家倒卖物资的秘密,被人灭口了。 这一点,镜头已经给出了诸多暗示: 齐总督第一次出场时,警告二儿子和过去的生意切割、新年团圆饭酷似《 红楼梦》的场景。 以及齐梦麟和 贾宝玉如出一辙的和丫鬟小厮,愉快的相处模式,都在预示着大厦将倾。 秦熠起了助推的作用。 常年和齐家做生意,他当然知道对方的弱点以及对手是谁。 不给盐引,是在断他财路,齐老三和罗疏交好,则是触碰了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底线。 他只要略施小计,齐家离崩盘的日子,就不会太久了。 所以, 十多年前导致罗疏家破人亡的那场大火和秦熠没有关系,罗疏被卖到秦家和他也没有关系。 一切都是巧合。 身为秦家老爷的娈童,秦熠在府里遇到的都是白眼,只有突然闯进他生活的罗疏把他当哥哥看待,给了他为数不多的温情。 然而,有一万种方式活下去,他却选择了最令人不齿的方式。有一万种方式留住曾经的温情,他却用了罗疏最不能接受的方式,注定了他的一生都是悲剧。 罗疏不该、也不会成为别人悲剧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