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林草故事」绿海红梅
编者按——
壮丽七十年,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奋斗新时代,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龙江发展征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长期坚守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一线、无私奉献、事迹感人的无名英雄,为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充分展示林草人美在奋斗、美在敬业、美在奉献的风采,激发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热情,东北网与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推出“最美林草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寻找、聆听和感悟这些守护绿色梦想的感人故事,一起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和发展方式,一起为龙江生态强省建设助力加油!
本期人物:鸡西绿海林业公司正阳林场技术员王红梅
王红梅1981年参加工作,是鸡西绿海林业公司正阳林场的一名普通的技术员。38年来,一直工作在深山野外林业生产的第一线,是林业公司唯一一名女林业技术员。2017年获得黑龙江省绿化奖章,2018年获得省林业和草原局机关党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劳动模范标兵。
王红梅查勘林地。
坚守林业扎根一线
王红梅从任正阳林场林业技术员那天起她就把正阳林场的林相图“照”进了心里,逐一地块的去了解踏查,“哪块地可以争回来,哪块地可以用退耕还林的方法先抢占上,哪块地什么原因被划出去的,哪块地又为什么至今还被侵占,怎么样才能收回来。”她总是不停地思考着。有些人就劝她:“这些都地都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追紧了会影响与村屯的关系,并且这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你就别管了,放弃吧!”但她却对那些人说:“不行!”她说要对得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能在我任职期间丢失一亩土地,无论怎样都不能做历史的罪人。在2014年林地划界时,有一位村民找来乡领导,要把他栽在林场地上的林木所有权划定给他,不要林地所有权,王红梅没有答应,她坚定地说:“非法侵占林地,这绝不可能!”面对王红梅的铁面无私,求情说和的村、乡领导只能作罢。她就是这样一个把责任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经过她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正阳林场流失多年的土地划了回来,正阳林场总经营面积由1983年的1669公顷增至到2004年的1696公顷,又到2019年的1732公顷,使正阳林场的总经营面积二次递增,并且经过了双方边界认定。
王红梅经常长途跋涉和野外作业。
忘我工作造林先锋
王红梅作为一名女林业技术员,深入现场作业时,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很多的不便和无奈,但她在工作中就常常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女人,忘记了自己是一位母亲,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妻子,一到工作中,她立马变成了一名女战士。她白天工作在山场,还兼职做现场员、检尺员、林政员等工作,晚上回家干安全培训内业和政工干事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年来由于长期的长途跋涉和野外作业,她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滑膜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些病疼起来有时她都想哭。有一次春季造林期间她的腿疼病犯了,她就拄着棍子在山场检查指导工作,白天工作紧张,她就晚上在家打点滴,左手在打针,右手还在整理山场野帐和政工记录,丈夫看她疲惫的样子又生气又心疼:“你看人家老婆都是洗衣做饭,你可到好,除了工作还工作!”面对丈夫的埋怨,她深感愧疚:“我的确不是一个好妻子,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他,更谈不上照顾他了。想要干好一项工作必须得付出,尤其是搞技术和现场管理的,必须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啊。”她的忘我工作精神,带动了全场员工的积极性,2018年的她所在的造林小班荣获公司造林小组第一。
她不仅在生态保护上寸土必争,而且想法设法地多植树多造林。2018年,她发现正阳林场7林班32小班有一块涝洼地,水土流失严重,她就主动去开展造林工作。一开始种了一些水曲柳、落叶松等,成活的植株寥寥无几,但她没有恢心,总结经验,找寻找新方法,采取“小高台”整地,改变了土壤环境,她又带领15名工人连续奋战了半个月,造林165亩,到2019年,这块地树木成活率达到了87%以上。
面对矸石山、废弃地,她又主动找到场领导开展造林工作。这些地块土壤少、坡度大、干旱,给造林增加了很多困难,但王红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说:“我们要学习塞罕坝精神,人家行,咱也不差啥!”第一天工作时,她们拿着刨穴镐和铁锹就开始栽树,干了一天不仅效率不高,到第三天一看,新栽的树叶子都黄了,她琢磨这么植树不行,停下来想措施。后来采用尖镐刨穴增加深度,她跑到对面的山沟里背土往矸石洒,增加土壤厚度,又带领同伴们在水沟里抬水,经过努力造林80亩,成活率达到了88%以上。
2019年春天她在3林班28小班巡山防火时发现有一块沙荒地,废弃很久,寸草不生,她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块地也是宝啊!于是她主动请缨,带领3个同伴,采取套栽营养杯的方式,连挖了4天排水沟,手上磨出了3个血泡,经过5天的连续作业,胜利完成任务,苗木长势良好,达到60cm以上,成活率达到90%,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10亩。
王红梅野外工作中。
绿海工匠精描细绘
王红梅十分好学,45岁那年她找到了邻居家的大学生补习高等数学三角函数,渐渐地熟练掌握了用罗盘测量,转经图纸上测量面积的技术,为林场生产决策提供精确的第一手资料。她还相继自学了《植物学》、《测树学》等专业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工作中,什么样的土壤栽种什么的树种,做到了了然于胸。为了培训更多的人做好营林工作,从2017年她把自己多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龙煤转岗到林业的员工,并签定了师徒合同,一带就是两年,现在都能独立开展工作。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栽一棵树就要活一棵,栽一片树就要绿一片,真正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否则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2019年植树造林刚刚开始,根据春季持续低温,回暖缓慢的特点,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做到抢前抓早顶浆造林,王红梅主动和场领导商量根据不同类型的造林方式采取不同的造林措施。因为劳务费上涨、劳务人员紧缺和造林时机不好把握,今年植树造林工作难度很大,在其他班组有畏难情绪时,王红梅没有退缩,提前动手早早联系劳务人员,每天与施工人员同上同下,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监督造林质量和进度。开工第一天,先培训,她亲自进行植树的示范操作和一、二级苗木识别方法,经过实地讲解和现场操作,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在王红梅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的造林任务已圆满完成,经省和公司主管部门检查验收造林当年成活率90%、三年保存率86%,五年转成林率100%。
王红梅,在大山里一干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多年来,她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人生遗憾,但她确把每一样工作都做的那么出色,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在工作上打过折扣,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模范形象。(记者:刘嘉)
-
推荐10部好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你认为哪部最经典?
#有哪些经典农村题材电视剧# 《篱笆、女人和狗》该剧改编自 韩志君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讲述了村里老葛家的三媳妇枣花与铜锁订过 娃娃亲。但婚后铜锁不喜枣花,枣花无奈提出离婚。这在葛家及守旧的山村扔下了炸弹,村民对此多有责难,但茂源老汉十分支持枣花。最后枣花经过磨难,终于走向新生活。由 田成仁、 吴玉华等主演。 耿直倔强的茂源老汉有四子一女;大男子主义的金锁和憨厚傻气的媳妇儿马莲;怕老婆的银锁和精明能干的媳妇儿巧姑;不着调的铜锁和老实善良的媳妇儿枣花;准备考大学的铁锁;还有未出嫁的女儿香草。这一家人的生活剪不断,理还乱,有苦又有甜。 该剧是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引起较大反响的“农村三部曲”(“女人命运三部曲”)电视剧之一,另外两部为《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该剧先后被评为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 飞天奖”三等奖,东北三省第三届“金虎奖”一等奖,第八届“金鹰奖”一等奖。 《农家十二月》该剧以农时为经,以农事为纬,以农家为中心场景,铺演了我国东北农村某地-靠山村在一年里发生的一系列趣事儿。这些故事围绕着心直口快且又乐于助人……由 高秀敏、 雷恪生等主演。 《农家十二月》其中包括《代理东家》、《称妈》、《 秘密图纸》、《包装》、《死去活来》等24个故事情节相对独立的系列剧。这些故事围绕着心直口快且又乐于助人的胖婶、为人忠厚性情憨直的胖婶丈夫面瓜、看似啥事都明白实则啥事都弄不太明白的大明白、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村主任、以及胖婶的邻居田老三、张老歪、胡素兰、二大爷等普通农民群众的普通生活场景依时依次地不断展开,并透过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人情往来、思想言行和锁锁碎碎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在轰轰烈烈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热潮中中国普通农民的精神风貌、情感世界和生活情趣及其在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蜕变轨迹。 该剧轻松诙谐,是一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轻喜剧,主调欢快幽默。一集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喜闻乐见,笑声连连。
《 当家的女人》该剧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0年为历史背景,围绕着女主人公菊香的曲折人生经历,透过几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揭示了中国农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观念上的变化。由 王茜华、 孙涛、蒋宝英、戈治均等主演。 泼辣能干的菊香与哥哥香泉相依为命,高中毕业后被推荐上大学,却被人顶替。菊香与李大柱相亲,可她觉得大柱太老实甚至近乎窝囊,一眼就看上了精明强干的李二柱。她结婚后,不满足于家庭贫穷的现状,拼命拼搏,绞尽脑汁持家,想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但终究未果,由她“进门当家”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矛盾,使她受到种种磨难。她与二柱性格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构成了俩人悲剧的结局。相反大柱越发显示出宽厚、诚恳、踏实的本性。是党的政策给她注入了新的生机,她那“不安分”的天性在改革的春风中得以复苏,使她迅速成长起来,走在了致富的前列。 王茜华饰演的张菊香清秀的脸庞,流光溢彩的眼睛,大胆泼辣,精明能干不服输不认输的干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借此片王茜华获得了2004年第24届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 圣水湖畔》该剧是以保护耕地为时政背景的农村轻喜剧。由高秀敏、雷恪生、 王红梅、李萱、 郭铁城等主演。 马莲家承包着 湖西村紧傍湖边的五垧机动地。几经周折,马莲与 农村经纪人唐喜相识,并取得了唐喜的赏识和信任,拿到了用自家承包地和唐喜的 生物工程公司合作培育高产谷种的合同。乡党委陈书记听了马莲和唐喜的制种项目介绍后,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而李乡长却全力以赴的支持村长黄金贵把马莲承包的这块地卖给开发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马莲轻而易举的被选为村长。落选后的黄金贵经过冷静思考,他逐渐明白了马莲引进来的确实是一个即合法又有发展前途的足以使全村一年变 小康的好项目。 该剧是高秀敏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作品,她以真实坦荡不加掩饰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农村妇女形象。此片荣获第十届
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2014年马莲的饰演者 方青卓主演的《 新圣水湖畔》延续上一部的故事同样令人难忘。 《 插树岭》该剧讲述了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离开黑土地进城打工的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带着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又回归家乡在农村建立免费医疗点和希望小学等的故事。由 丁嘉丽、程煜、 郭旺等主演。 杨叶青插树岭村新支书,以马、牛为代表的家族,极力反对由外姓人当插树岭村的家,她这个外姓人上任伊始,就陷入了步步有坎,事事受阻的漩涡之中。马百万插树岭村村长,杨叶青的走马上任动摇了以他和牛得水为代表的家族势力,为了马春不嫁牛拴柱的事,杨叶青第一次跟他正面冲突,他也是第一次被自己爱慕的女人当众顶撞,他气得拂袖而去。张立本插树岭村村民,因不甘贫穷外出谋业而衣锦还乡,妻子银凤屈从家族势力离婚另嫁。为了银凤,他插手牛、马两家亲事的纷争之中。由此在插树岭村搅动一场又一场的风波。 该剧为“岭”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为《
龙头岭》,第三部为《丹凤岭》。该剧荣获2007年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2007年 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 女人的村庄》该剧讲述了东北地区一个小村庄——张岭村的男人们成群结队的进城打工,把村子和家留给了女人。由王茜华、 闫学晶、 于莉红等主演。 张西凤是张岭村妇代会主任,开朗乐观,风风火火,敢想敢做为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决定从妇联那里争取养殖 生态猪。张西凤把村里的妇女们都组织起来。挺起腰杆,一肩挑起土地,一肩挑起家庭,没有怨天尤人,也没等待依靠,没有了男人,女人靠自己,也一样能做大事!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一村子的留守妇女,这群女人把琐碎的日子演绎得苦中有乐,妙趣横生。此片荣获2010年第25届金鹰节优秀电视剧奖,王茜华凭借此片获得了2010年第25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演员奖。
《 老农民》该剧讲述了随着新中国政策的实施,麦香村以牛大胆为首的贫农都分到了土地,而地主之子马仁礼却瞬间一无所有。在两人的带领之下,麦香村村民用勤劳和智慧战胜了天灾,实现了粮食的大丰收的故事。由陈宝国、冯远征、 牛莉、 蒋欣等主演。 牛大胆是贫农出身,典型的长工之子倔强机智,敢想敢干,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晚年终得与真爱相守。灯儿性格直率、勤劳耐苦,贤惠和执着等待牛大胆。马仁礼是一无所有的地主的儿子,隐忍内敛,满腹计谋,却一辈子小心翼翼。乔月精于算计见风使舵,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老农民》整部剧跨度六十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奋斗史诗。凭借此片陈宝国和冯远征分别获得了2015年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 平凡的世界》该剧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由 王雷、佟丽娅、 袁弘、李小萌等主演。 孙少安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与村支书 田福堂的女儿 田润叶青梅竹马,遭到田福堂的强烈反对,最终 少安娶了勤劳善良的山西姑娘 贺秀莲,开办了烧砖窑厂,走上了致富路。 孙少平自尊好强,在原西县高中读书,与地主出身的郝红梅相互爱怜,后郝红梅与家境优越的班长顾养民谈恋爱。倔强的 少平开始与自己过于自尊的自卑斗争,躲避公众目光。好读课外书的少平敏感、自尊,吸引着县领导 田福军的女儿 田晓霞,从最初朦胧的彼此认同到生活理想的高度共鸣,可惜田晓霞在一次抗洪抢险中去世。少平高考落榜后远离故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该剧是一部专属普通人的奋斗史诗,它用现实的手法展现出上个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中国陕北农村与城市的痛苦与迷茫。王雷和佟丽娅分别获得2015年第二十一届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 《 绿水青山带笑颜》该剧讲述了许晗、杜笑语等一群年轻人回归美丽乡村创业,寻找梦想,寻找生活,最终找到真实自我的故事。由 杨烁、 潘之琳、 马苏、刘流、巩汉林、 范明等主演。 32岁的许晗在上海工作了八年,决定回乡创办民宿来着手自己的梦想。28岁的杜笑语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家开办农场。经过重重阻力,民宿和养鸡场办的越来越好,许晗和杜笑语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在绿水青山之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聚焦许晗、杜笑语、郑菲等人帮助石坞村致富的经历和两个年轻人的乡村爱情故事,以此呼应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议题。巩汉林、范明、刘流深入人心的喜剧形象,每次出场都自带幽默感。 《 山海情》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由 黄轩、 张嘉益、 闫妮、 黄觉、 姚晨、陶红、 王凯热依扎、 祖峰等主演。 皮肤粗糙脸色蜡黄的年轻干部马得福、操着可爱福建口音的县长陈金山、脚踏实地严肃凌厉的杨县长、粗暴直率的老村长马喊水等多位扶贫工作者一步步帮助涌泉村农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进行以福建为主的东西口扶贫项目、带动劳务输出与扶贫商业发展任务,最终让宁夏与被扶贫者焕发生机的故事。 故事苦而不悲,处处充满希望,它用最原始质朴的讲述唤醒了植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乡土情结,在这些平凡人物的身上,时代大高度变耀日可见,父女情、兄弟义、男女爱,都在历史叙事中升华成为现实价值,让剧情深入人心。
(我是五月玫瑰香,欢迎留言评论,禁止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
「最美林草故事」绿海红梅
编者按——
壮丽七十年,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奋斗新时代,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龙江发展征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长期坚守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一线、无私奉献、事迹感人的无名英雄,为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充分展示林草人美在奋斗、美在敬业、美在奉献的风采,激发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热情,东北网与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推出“最美林草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寻找、聆听和感悟这些守护绿色梦想的感人故事,一起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和发展方式,一起为龙江生态强省建设助力加油!
本期人物:鸡西绿海林业公司正阳林场技术员王红梅
王红梅1981年参加工作,是鸡西绿海林业公司正阳林场的一名普通的技术员。38年来,一直工作在深山野外林业生产的第一线,是林业公司唯一一名女林业技术员。2017年获得黑龙江省绿化奖章,2018年获得省林业和草原局机关党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劳动模范标兵。
王红梅查勘林地。
坚守林业扎根一线
王红梅从任正阳林场林业技术员那天起她就把正阳林场的林相图“照”进了心里,逐一地块的去了解踏查,“哪块地可以争回来,哪块地可以用退耕还林的方法先抢占上,哪块地什么原因被划出去的,哪块地又为什么至今还被侵占,怎么样才能收回来。”她总是不停地思考着。有些人就劝她:“这些都地都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追紧了会影响与村屯的关系,并且这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你就别管了,放弃吧!”但她却对那些人说:“不行!”她说要对得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能在我任职期间丢失一亩土地,无论怎样都不能做历史的罪人。在2014年林地划界时,有一位村民找来乡领导,要把他栽在林场地上的林木所有权划定给他,不要林地所有权,王红梅没有答应,她坚定地说:“非法侵占林地,这绝不可能!”面对王红梅的铁面无私,求情说和的村、乡领导只能作罢。她就是这样一个把责任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经过她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正阳林场流失多年的土地划了回来,正阳林场总经营面积由1983年的1669公顷增至到2004年的1696公顷,又到2019年的1732公顷,使正阳林场的总经营面积二次递增,并且经过了双方边界认定。
王红梅经常长途跋涉和野外作业。
忘我工作造林先锋
王红梅作为一名女林业技术员,深入现场作业时,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很多的不便和无奈,但她在工作中就常常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女人,忘记了自己是一位母亲,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妻子,一到工作中,她立马变成了一名女战士。她白天工作在山场,还兼职做现场员、检尺员、林政员等工作,晚上回家干安全培训内业和政工干事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年来由于长期的长途跋涉和野外作业,她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滑膜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些病疼起来有时她都想哭。有一次春季造林期间她的腿疼病犯了,她就拄着棍子在山场检查指导工作,白天工作紧张,她就晚上在家打点滴,左手在打针,右手还在整理山场野帐和政工记录,丈夫看她疲惫的样子又生气又心疼:“你看人家老婆都是洗衣做饭,你可到好,除了工作还工作!”面对丈夫的埋怨,她深感愧疚:“我的确不是一个好妻子,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他,更谈不上照顾他了。想要干好一项工作必须得付出,尤其是搞技术和现场管理的,必须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啊。”她的忘我工作精神,带动了全场员工的积极性,2018年的她所在的造林小班荣获公司造林小组第一。
她不仅在生态保护上寸土必争,而且想法设法地多植树多造林。2018年,她发现正阳林场7林班32小班有一块涝洼地,水土流失严重,她就主动去开展造林工作。一开始种了一些水曲柳、落叶松等,成活的植株寥寥无几,但她没有恢心,总结经验,找寻找新方法,采取“小高台”整地,改变了土壤环境,她又带领15名工人连续奋战了半个月,造林165亩,到2019年,这块地树木成活率达到了87%以上。
面对矸石山、废弃地,她又主动找到场领导开展造林工作。这些地块土壤少、坡度大、干旱,给造林增加了很多困难,但王红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说:“我们要学习塞罕坝精神,人家行,咱也不差啥!”第一天工作时,她们拿着刨穴镐和铁锹就开始栽树,干了一天不仅效率不高,到第三天一看,新栽的树叶子都黄了,她琢磨这么植树不行,停下来想措施。后来采用尖镐刨穴增加深度,她跑到对面的山沟里背土往矸石洒,增加土壤厚度,又带领同伴们在水沟里抬水,经过努力造林80亩,成活率达到了88%以上。
2019年春天她在3林班28小班巡山防火时发现有一块沙荒地,废弃很久,寸草不生,她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块地也是宝啊!于是她主动请缨,带领3个同伴,采取套栽营养杯的方式,连挖了4天排水沟,手上磨出了3个血泡,经过5天的连续作业,胜利完成任务,苗木长势良好,达到60cm以上,成活率达到90%,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10亩。
王红梅野外工作中。
绿海工匠精描细绘
王红梅十分好学,45岁那年她找到了邻居家的大学生补习高等数学三角函数,渐渐地熟练掌握了用罗盘测量,转经图纸上测量面积的技术,为林场生产决策提供精确的第一手资料。她还相继自学了《植物学》、《测树学》等专业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工作中,什么样的土壤栽种什么的树种,做到了了然于胸。为了培训更多的人做好营林工作,从2017年她把自己多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龙煤转岗到林业的员工,并签定了师徒合同,一带就是两年,现在都能独立开展工作。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栽一棵树就要活一棵,栽一片树就要绿一片,真正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否则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2019年植树造林刚刚开始,根据春季持续低温,回暖缓慢的特点,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做到抢前抓早顶浆造林,王红梅主动和场领导商量根据不同类型的造林方式采取不同的造林措施。因为劳务费上涨、劳务人员紧缺和造林时机不好把握,今年植树造林工作难度很大,在其他班组有畏难情绪时,王红梅没有退缩,提前动手早早联系劳务人员,每天与施工人员同上同下,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监督造林质量和进度。开工第一天,先培训,她亲自进行植树的示范操作和一、二级苗木识别方法,经过实地讲解和现场操作,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在王红梅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的造林任务已圆满完成,经省和公司主管部门检查验收造林当年成活率90%、三年保存率86%,五年转成林率100%。
王红梅,在大山里一干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多年来,她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人生遗憾,但她确把每一样工作都做的那么出色,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在工作上打过折扣,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模范形象。(记者: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