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甘岭士兵传奇:2对亲兄弟,3人成烈士,拍最后团圆照
浴血上甘岭血色⑩中国士兵 作者:刀削面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52年11月18日,天还没亮,一个满口山西话、身材敦实精干的年轻人闯入志愿军93团537.7高地北山指挥所,他宣布:31师的部队全部撤掉吧!没你们的事儿了,现在阵地由我来。
影视剧照 93团领导并没有感到错愕,他们对这个年轻人很熟悉,他就是34师106团团长武效贤。
武团长是12军最年轻的团长,没有之一。他12岁参军,26岁就当了团长。第五次战役后,武团长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学习1年半,毕业后,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点名让他回抗美援朝战场,继续带106团。
上北山前,12军副军长李德生找武效贤谈话,告诉他106团的任务是全部恢复和巩固住北山,军里不再派别的部队了。因为几个主力团都用光了,最多只能再给武效贤补1个营,106团必须打到底,把537.7高地北山的摊子收拾好。武效贤心里暗想,我手里有4个营,还守不住这么大个地方?!
战场上可不是吹牛皮、说大话的地方,武效贤敢拍着胸脯打包票,心里必定是有数的。因为他了解他的兵,就像了解自己一样。当年闻名全军的“爱兵模范”王克勤就出自他所带的营,多年后,他又发现了郭兴福这个典型,并帮助其总结出享誉全军的“郭兴福教学法”。
坚守坑道的志愿军战士 18日5点25分,106团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防御部署还未就绪,敌人就发起来攻击。此次攻击,敌人特别看重6号阵地,4架轰炸机对6号阵地轮番轰炸,敌人的炮弹成吨成吨地往6号阵地上招呼。阵地上唯一一条坑道被敌人炸塌,进出口全部堵死,8连指导员带3排被埋在里面,连长带其他20余人牺牲。
敌人炮火将6号阵地犁了一遍,旋即以1个连的兵力对6号阵地发起攻击。战斗中,106团8连一对相认没多久的亲兄弟相继战死沙场。这兄弟俩来自四川岳池,分别叫邱大云和邱大华。那年邱大云9岁,邱大华4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们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找一条活路,不得已将弟弟送给了别人。
《英雄儿女》剧照 后来兄弟俩长大成人,先后来到12军当兵。第五次战役后,弟弟邱大华来到哥哥所在连队当司号员,刚开始哥俩谁都不认识谁,连队搞“诉苦”时,他们在会上谈起了各自的身世,两眼泪汪汪,巧啊,兄弟俩竟然能在这里相认。106团政委得知此事后,专门请人为这兄弟俩拍了张团圆照,可谁也不会料到,这竟然是兄弟俩留在这人世间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合影。
两天后,在邱家兄弟牺牲的6号阵地上,高家兄弟又上演了一出“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传奇。高家兄弟山东人,1951年3月入伍后,就随部队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他俩是亲兄弟,又是一个班的战友,五圣山脚下集结待命时,哥哥高守余看见弟弟高手荣的黑布鞋磨破露出了大拇指很是心疼,他告诉弟弟,自己还有双新鞋子,等打完这一仗就给他换上。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王芳兄妹 可是弟弟高手荣再也穿不上这双新鞋了,战斗中,弟弟不知什么时候负了伤,1条腿被炸没了,肠子从肚子里流了出来,还冒着血气。高守余看见弟弟受伤万分焦急,他搂着弟弟急切地呼喊弟弟,醒来!弟弟醒了,可是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敌人成群结队的反扑上来。高守余放下弟弟,嘱咐他不要乱动,等把敌人打退,就带他去治伤。
高守余抱着手榴弹,夹着爆破筒,向反扑上来的敌人冲去,他找到一个掩体趴下,将手中的手榴弹接连扔向敌人,敌人见攻不动6号阵地,退到山脚便开始呼叫炮火支援。敌人退却的时候高守余才发现,阵地上1个班的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他和弟弟。
抗美援朝战场,美军火炮阵地 敌人密如雨点般的炮弹“隆隆”而至,高守余被震晕过去,他醒来后立马朝安置弟弟的地方爬去,等他来到安置弟弟的地方,弟弟已经不见了踪影,孤零零一个很大的弹坑留在那里。高守余流着泪在弹坑里不停地挖,没多大功夫,他的双手便鲜血直流,他继续挖,终于他用双手挖出了弟弟那双穿着破洞布鞋的脚。
他来不及悲伤,敌人再一次攻了上来,敌人将一颗拉了弦的手榴弹扔到了高守余跟前,高守余猛地弹起,抓起手榴弹朝敌人扔了回去,手榴弹还没着地就爆炸了,敌人的脑袋被炸没了。将悲痛化为力量,高守余1人在6号阵地上带伤而战,打退敌人6次进攻,歼敌百余人。外媒记者肯尼德报道了高守余的事迹,他不知道6号阵地上的这名战士名叫高守余,被以“一个中国士兵”冠名。这名中国士兵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孤胆英雄”称号。
高守余作报告 没错,这就是“一个中国士兵”,整个志愿军部队就是由千千万万这样的中国士兵组成的,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士兵,志愿军才会赢得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吧。士兵是一支军队的主体,是打胜仗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少身经百战的将军都说,仗是战士们打的,战士是最可爱可敬的人。
苦中作乐的志愿军战士 是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掌声和鲜花送给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赢。1952年11月3日,志愿军12军31师91团7连在597.9高地3号阵地上打得相当艰苦。连弹药运输的人都贴在了阵地上,没有弹药补给,仗怎么打?营长急得没办法,要把刚刚撤下来的8连炮排拉出来为7连运送弹药。
8连指导员对营长说,营长,你别让他们上了,得给8连留点种子,我们补充补充还准备上呢。营长也没法,能用的都用上了,手里只剩下来这点能用的人,他答应8连指导员,炮排只负责把弹药送上去,送上去就下来,不参加战斗。战事紧张,扛着弹药上了阵地的8连炮排,看见7连打得那么激烈,情况那么危急,二话没说,加入了战斗,打到傍晚,8连炮排仅有1名副班长活着回来了。
这可把8连指导员愁坏了,全连正副班长都配不齐,如果上级再有任务可咋办?那时候,8连连长正在阵地上给7连当顾问,指导员想了一会儿,拔腿就跑,跑了十几里山路,好不容易来到团包扎所。进了包扎所,8连指导员说,团首长表扬我们8连打得漂亮,下一步还有任务交给我们,可现在连队缺少战斗骨干,能动的都跟我走,我们回去一起再接着干。
8连指导员把话说完,扭头就走,等他再回头时,身后跟着拄着拐杖的,互相搀扶的伤员三四十人,指导员按捺住心中的悲壮与激动,强压住眼中的泪水,带着这三四十人上了上甘岭。
你看,多好的兵啊,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士兵,什么样的敌人战胜不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血战上甘岭的四位功臣师长都是谁?他们后来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大家耳熟能详的
上甘岭战役,被称为“国魂之战”,这是 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战役,也是牺牲人数最多,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魂,看到了中国人民子弟兵不屈的意志。 在仅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牺牲了一万多名战士,承载了敌人190多万发炮弹,地形直接被改变,山头被炸得矮了多少海拔,山上的土壤石头不再结实,挖出的栈道壕沟被炸断填平,即使这样,中国志愿军也艰难地取得了胜利。
这场用血泪生命换来的胜利,让我们一改往日懦弱无能的“东亚病夫”“大烟病”的形象,让西方瞠目结舌,真正见识了我们的战士是如此的坚毅,强大。
在这场战役中,涌现了很多英雄,其中有四位在1955年获得授衔,被人们称之为血战
上甘岭的四位功臣师长。 他们分别是崔建功、李长林、张显扬和尤太忠,他们的经历是怎样的?他们又授封什么军衔呢?
崔建功——少将军衔 崔建功是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魏县,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家过得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为了活下去,当兵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不过崔建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红军的,他参军的时候加入的是国军,对于刚加入军队的人来说,能吃饱饭,上战场有枪用才是最主要的,不得不说,这方面国军确实比红军有优势。
不过在一同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一心抗日,为国为民的态度渐渐感染了崔建功,他懂得了国军和红军的分别,心也开始偏向红军。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崔建功带队围剿红军,但是却被红军俘虏了,本来还担心自己性命的崔建功,在得知红军“投降者不杀,优待战俘”的方针之后,就立马投降,投奔了红军
东北军,不用再违背心意和同胞自相残杀了。 而对于红军来说,只要是愿意加入红军,有才能,想抗日的人,那都是自己人,不管是不是国军的。
当然,红军队伍中的原国军战士其实也不少,像崔建功这样,在国军中也是很有能力的人,红军自然是热烈欢迎的。
投奔了红军之后,崔建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
安阳战役等,都赢得了胜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朝鲜发来求救,崔建功再次披甲上阵,作为第15军45师师长,带领战士们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其中,上甘岭战役中,崔建功的表现更是令很多人钦佩,“打剩下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这句话也是他在这场战役中说出来的,可见他的决心有多大。
1951年,上甘岭战争打响了,战争开始第一天,“
联合国军”就向志愿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此时的45师所在的位置,正处在我军的防线之内,对于敌人的突然袭击,45师损失惨重,之后的数日,45师且战且退,人员伤亡也是不断飙高。
45师不得不被迫放弃了上甘岭的表面阵地,转到了坑道阵地,这已经是最后的防线,不能再退了。
10月19日,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的崔建功,带领45师剩下的战士们发起了反攻,在他的带领下,警卫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也拿起了枪支,站在了最前线。
经过了43天的鏖战,哪怕45师没剩下多少战士,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牢牢地把守住了阵地。
由于45师伤亡惨重,上甘岭阵地就被移交给了12军31师继续镇守,崔建功率领剩下的战士们撤出阵地休整。
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崔建功回到国内在军内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也是我们后来俗称的开国少将军衔。
李长林——大校军衔 李长林是1917出生在四川渠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在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去世了,成为孤儿的李长林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饥一顿饱一顿便是他幼年生活的常态。
到了1933年,16岁的李长林参加了红军,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敢往前冲,于是他在部队中,从一个小战士,慢慢地升到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务。
他参加了很多战役,如奇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蟠龙、林南战役等。 在这抗日战争期间,凡是枪炮纷飞的战场上,总能看到李长林带队冲在最前面的身影,在1945年
上党战役中,李长林利用黑夜迁回敌后,率领全营在沁县老爷岭阻击国民党援兵,还从国民党手中取下两个制高点,缴获20余挺轻重机枪及大批弹药补充自身,并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为战役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47年
羊山集战役中,李长林担负攻坚任务,在三位团长先后牺牲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成为指挥员,率部激战两昼夜,一举攻占了羊山集,还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自己重伤险些丧命。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立下无数军功的李长林获得了“全国战斗英雄”的称号。
之后,1951年在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役中,李长林率领31师担任主攻。
第一阶段,他率领31师紧急支援45师,另被迫退居坑道,后勤人员全部上前线的45师转危为安,战局也稳定下来,并发起了第二阶段的反攻。
之后,李长林深入一线,和45师紧密配合,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顺利夺回了上甘岭失守的表面阵地,而在和45师崔建功师长交接后,李长林带领部队继续坚守了上甘岭长达45天,期间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疯狂反扑,直到上甘岭战役最终胜利。
由于李长林为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被授予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以及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在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1955年的回国后,授衔仪式上,李长林获得了上校军衔,之后,他还到了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深造,担任了
新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南京军区顾问等重要职务。 张显扬——大校军衔 张显扬是1915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他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喜怒形于色的人,部队中的人缘很好,口碑也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他。
张显扬是在1933年参加的中国工农红军,那年他才18岁,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开始,张显扬作为战士,先参加的是土地革命,之后根据战功和资历,升到了排长、连长等位置,还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等,百团大战、淮海、渡江等许多重大战役也有他的身影。
张显扬在参加红军的时候,成为了朱德将军手下的班长,抗日战争期间,也就是1937年的时候,身为排长的他,跟着陈锡联在夜袭阳明堡战役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我军步兵击落飞机的先河,就是张显扬带领着部队,在夜袭阳明堡战役开辟的,这一场战役中,我军总共摧毁了敌人24架战机,让飞机不再成为我军的噩梦。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初,已是师长的张显扬此时驻扎在云南昭通,他所率领的部队,这时候被编入了15军的建制中。
- 秦基伟通知15军的全体干部开会,张显扬也接到了开会的通知,这场会议就是15军即将入朝参战的战前会议。
但是相比听到参战消息的其他师长,慷慨激昂的表现不同,张显扬显得格外沉默,平日里一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兴高采烈地张显扬,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因为根据中央的指示,张显扬率领的部队是脱离第15军的建制,留守云南昭通的,也就是说张显扬不能参加此次战役了。
面对同僚询问的眼神,张显扬只得开玩笑:“你们入朝作战去吧,我去当炊事班长保障你们的后勤……”
张显扬的玩笑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此时秦基伟突然宣布:“你们师不去,不代表你不能去,上级命令,张显扬同志改任29师师长,入朝作战!”
话音一落,张显扬整个人仿佛放了光一样,周身气场不再失落,反而很兴奋,“不用做炊事班长咯!”
这让在场的众人又笑作一堆。
进入朝鲜战场后,张显扬率领的29师战斗力相当强,一路高歌猛进,就没有输过,和他的名字一样,张显扬在战场的风格可谓是格外地“狂野”。
张显扬一进朝鲜战场,就将29师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坚守阵地,另一部驰援其他兄弟部队,打法更是神出鬼没,让人摸不清规律。
之后在上甘岭战役中,张显扬也是作为中流砥柱,率领29师神出鬼没的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机动灵活的作战策略另敌人多次遭受重创。
就像军长秦基伟说的“张显扬率领的第29师作战能力特别强,纪律好,服从性还高,百战百胜,从不会让上级领导失望!”
而在上甘岭战役中,张显扬也表现出了这些特质,他配合其他兄弟部队,齐心协力共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回国的张显扬在军中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虽然他不像其他人,在1955年就授衔,但是在1961年的时候,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尤太忠——少将军衔 尤太忠是1918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光山砖桥镇,1931年,也就是他13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经历了我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可以说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者。
在一个孩子三观塑造最重要的时期,尤太忠就在红军队伍中,接触的都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思想,认识的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日后的成就离不开这段少年时期的经历。
尤太忠自幼便跟随红军南征北战,先后担任了排长、政治委员、共青团书记、指导员、营长、旅长等职务,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打起仗来,少年人的热血,让他就像只小老虎一样,勇猛机灵。
尤太忠还参加过
长征,长征途中曾患上重病,在政委詹才芳的帮助下,才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刻,活着走出了草地。 解放战争时期,尤太忠在王近山将军麾下,在经过
神头岭伏击战、汝河血战等战役中,他的指挥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在血与火中厮杀出来的作战能力,也令王近山将军侧目。 王近山将军很看好他,在很多战役中都会培养他的能力,同时也让尤太忠立下了无数的战功。
1950年12月的时候,尤太忠进入
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补充自己缺少的理论知识,也为之后的前途打好铺垫,毕竟比起很多人来说,少年就参战的尤太忠缺失了很多东西。 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役爆发后,尤太忠就提前返回34师,时刻准备着入朝作战,而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尤太忠总共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战役等,立下了赫赫功劳,为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在上甘岭战役中,尤太忠指挥34师106团前往537.7高地支援31师93团,并配合31师93团完成了坚守住537.7高地的任务。
当时31师93团在537.7高地遭遇敌人的猛攻,炮火铺天盖地,又在断水断粮十余天的情况下无奈退守坑道,但是整个93团只剩下了24人,而这些人之中,后来又牺牲了17人,全是饿死的。
而尤太忠的34师106团,就是在这紧急关头被上级调往支援的,就在他们接防之后,敌军又发射了大量炮弹,密集覆盖了整个537.7高地,还有大量敌军疯狂冲锋。
106团血战五个日夜,全团牺牲到加上后勤连一个排都凑不齐,就这样,他们誓死守住了537.7高地,直到1952年11月25日,106团才能顺利将537.7高地移交给29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上甘岭战役也宣告了胜利。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尤太忠因为战功卓越,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再次进入
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到了198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至今为止,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了70年了,英雄已逝,英魂长存,这样的国家功臣,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正是有着他们的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拦在战火滔天的前线,才能让我们现在享受安宁而又美好的生活。
或许我们现在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能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中才能够去“抱怨”的,往前百年,我国支离破碎,山河飘零,人民朝不保夕,谁还能去考虑生死以外的小事呢?
如今时局动荡,世界上仍有战争,那些国家的人民只想着能活就好。
如今的我们,要满怀感恩之心,好好地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之还生种花家。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3卷 《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 《渠县文史资料》第6辑 《开国将帅》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1921一2011)》人物卷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志愿军93团3营营长新乐县西张村甄申指挥的上甘岭战斗
甄申传
作者:史雪林
甄申(1928年
—2018年),原名甄尚志,男,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原12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原司令员,新乐市 人,正军职。出身于贫苦农家,自幼读书。1937年10月日寇侵占华北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抱着不当亡国奴之信念,其全家挖地道,参加农会、妇救会、儿童团,以各种形式抗日。1940年7月,120师师长贺龙率领120师来冀中,甄申时年13岁,正在西张村福圣寺读完小二年级,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邯邰镇西张村 抗日战争时期,甄申历任
冀中军区三团、抗大六分校、太行六分区宣传员,延安陆军中学学员、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七旅司令部见习参谋等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出生入死,斗志顽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崇高信念和赤胆忠诚。 解放战争时期,甄申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七旅司令部队列参谋、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七旅司令部作战参谋、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七旅旅侦察连副连长、二野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作战参谋、二野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原朱德警卫团、中国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特务团)作战参谋。期间参加了出击
陇海铁路、豫北、挺进大别山、 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荣立二等功三次。 全国解放后,甄申历任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作战股股长、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三营营长。1952年11月随军出国入朝参战,保家卫国,打击美帝野心狼,亲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三营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整个作战期间,他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朱德警卫团“攻如虎将、守如泰山”“寸土不让,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光荣传统和顽强作风,率领干部战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做到了守必固、攻必克、战必胜,出色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在炮兵和兄弟部队的大力支援下,从1952年11月8日至11月18日,先在597.9高地11号阵地经受了6天坑道战斗,后在537.7高地北山1、2、3、4、5、6、9号阵地进行了4昼夜激烈战斗,共反击5次,击退敌人大小冲击64次,以伤亡399名的代价取得了俘敌4名、歼敌1500余人的胜利,九十三团三营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3名:杨国良9连副班长党员(牺牲)特等功臣、
高良伦9连战士团员特等功臣、周平9连班长党员(牺牲)一等功臣,以鲜血和胜利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合格的考卷。1953年甄申被授予朝鲜国旗三级勋章一枚。回国后,先后担任十二军司令部作教科参谋、十二军作训处参谋、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十二军训练队队长、十二军三十一师九三团团长、十二军三十一师司令部参谋长、十二军三十一师副师长、陆军三十五师师长。1967年9月,任安徽省宿县地区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7月任陆军十二军司令部参谋长,1979年2月任陆军第十二军副军长,1979年3月,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1983年5月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江苏省人大常委,1993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2018年5月14日17时25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苏省军区原司令员甄申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市逝世,享年91岁。
在长达近80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甄申忠诚践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宗旨和优良传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决策果断,指挥有方,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领导才能;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他坚持原则,爱憎分明,敢于承担责任;他谦虚谨慎,宽厚待人,团结同志,关心群众,深受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家风纯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离休后,甄申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关心支持干休所建设,始终保持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将风范长存!
甄申是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战士,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编辑、插图:史雪林,版权属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