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甘岭战役的4个功臣师长,他们都是谁?1955年授予什么军衔?
在上甘岭战役战役当中,我人民志愿军在步兵方面共计先后投入9个步兵团(后续补充2000余新兵)共计4.3万余人的兵力。 其间步兵作战序列分别为第15军45师133团、134团、135团,29师86团、87团,第12军31师91团、92团、93团,34师106团。 上甘岭战役结束之后,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以及这些英雄番号皆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参战部队的四位师长亦皆成功臣。 那么上甘岭战役的4个功臣师长,他们都是谁?1955年授予什么军衔? 第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 提及崔建功师长,不得不提的便是他曾经加入红军的那一段经历,最初的他是作为俘虏投身红军的,然而此后在红军四处转战的过程之中他却立下了一份汗马功劳。 崔建功师长生于1915年,曾在16岁之际便孤身一人离家闯荡江湖,并于后来几经辗转进入 东北军当兵,然而当他入伍之后没过多久便随军开赴陕北与红军交战。 届时作为老兵的李德生曾告知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枪一响,就投降!红军优待俘虏,愿意回家就给3块大洋。” 由此在与红军交战之时,崔建功朝天开了一枪后便缴械投降当了俘虏,不过此后的他并未离去,反而投身到了红军队伍之中。 对于这段经历崔建功从不隐晦,反而风趣的自称为“ 长征的胜利品”“被 机关枪欢迎来的红军”。 事实上彼时的作为所能窥见的绝非崔建功怯战,反而极大程度凸显了他的深明大义,而在此后的作战之中,崔建功则以一场场卓越战绩证明了自己真实的军事能力。 从抗战期间的平型关战役到林南战役,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汉、 安阳、 豫北……等各大战役,崔建功不仅打出了一番卓越的战绩,更取得了不计其数的功勋与荣誉,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时,他复又按照组织命令毅然率军奔赴朝鲜战场。 第15军45师乃是上甘岭战役之中,第一时间与敌交战的部队,届时战役爆发的 上甘岭地区便是45师防线所在,因而可想而知彼时崔建功所承担的指挥压力。 战役期间由于45师损失惨重,崔建功师长几乎将包括警卫连、勤杂人员、乃至他自己的警卫员悉数投入战场之中,可想而知战况之惨烈。 此外他更是放出豪言“打吧!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剩下一个班我当班长,如果我牺牲了,就让唐万成(45师副师长)代理!45师誓与阵地共存亡!” 作战过程当中,45师涌现出黄继光那样舍生忘死的英雄高达三十余位,时隔多年崔建功师长依旧能够如数家珍一般说出他们的名字。 而与此同时,那一个个名字如一柄柄刀子一般刺进崔建功师长的胸膛,只因他将他们送上了战场,而最后许多人没能走下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返回国内的崔建功师长曾先后担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而在1955年授衔之时他则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15军29师师长张显扬 据张显扬将军后来的回忆,其参加红军之初本隶属于 红四方面军,但在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合之后,成为了朱德的警卫班长。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显扬将军出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一营三连排长,由此随团长陈锡联参加了那一场著名的“阳明堡大捷”。 1937年10月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带领下向日军阳明堡机场发起偷袭,并毁伤飞机高达24架,开辟了“步兵打飞机”的先河,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乃是抗战之初八路军三度首战告捷之一,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除却偷袭阳明堡之外,随部四处转战的张显扬亦曾先后参加 响堂铺战斗、 百团大战等战役,并于其中英勇奋战打出了一份功绩。 而解放战争之中他亦在多个重大战役之间留下了战斗足迹,因而时至1949年2月其便成为了二野第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三师的师长。 时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十五军接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身处该作战序列之中的张显扬自然也是磨拳霍霍意欲再创新功,然而值此之际却发生了一个令他心情反复的插曲。 十五军军长面向全军的战前动员会议上,宣布了中央的命令:四十三师脱离十五军建制,留守云南昭通,第十军二十九师编入十五军建制入朝作战。 这一命令颁布之后,本战意高涨的张显扬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当即便心情冷落下来,因此当其他将领一一表态之时,张显扬默不作声的冷眼旁观。 “张显扬,怎么不说话?抬起头来!”军长秦基伟走到他的面前。 “我们师又不入朝,你们去打仗,我当炊事班长喽!”张显扬的牢骚话瞬间引起了其他将领的哄堂大笑。 值此之际秦基伟却突然宣布了中央下达的另一道命令:命张显扬调任十五军二十九师师长,参加 抗美援朝! 一瞬间的呆滞过后,张显扬顿时振奋的一跃而起放声高呼,“不当这个炊事班长喽!” 上甘岭战役当中作为机动部队参战的二十九师,在张显扬的率领之下一分为二,四处驰援坚守,时而出现在西方山,时而隐没于 五圣山。 总而言之在张显扬有条不紊的安排之下,二十九师成为了上甘岭战役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中坚力量。 对此秦基伟亦予以高度评价:“张显扬之二十九师姿态非常高,战斗力特别强,指到哪就打到那,打到哪就胜到哪。” 在上甘岭战役铸就无上功绩的张显扬,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载誉归来,在此之后陆续出任:解放军空降兵15军副军长、 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各项职务。 1955年授衔之际,张显扬被授予大校军衔,而在1961年时其复又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因此亦属开国将军之列。 第12军31师副师长李长林 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后,因其规模不断扩大已然达到战役程度,且第十五的力量相较于局势而言捉襟见肘,因此 志愿军司令总部决定:派遣正从第一线阵地撤出,途经上甘岭前往谷山修整的第12军予以增援。 由此12军副军长李德生接到命令后,于11月1日晚便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届时参加作战的31师部队实质上因师长另有其他安排,是由31师副师长(代师长)李长林率领投入作战的。 李长林是在1933年参加的红军,而他所担任的亦是一项特殊的职责——掌旗兵。 旗帜对于一个军队而言的意义自不必多言,那是一支部队的方向所在,亦是精神象征,因而作为掌旗兵的李长林自然也背负着艰巨的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李长林最初隶属的部队与上述张显扬相同,皆属陈锡联领导下的769团,因此无论“ 夜袭阳明堡”又或“百团大战”他亦是其中的切身经历者。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李长林曾在 成都战役当中亲率两个营的兵力,歼敌一个师且生擒敌师长,这番战绩放在任何地方皆是足够显眼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李长林本作为12军31师91团团长奔赴朝鲜战场,然而四处转战的过程之中,凭借着出色的战绩其成为了31师副师长,其间便包括那一场“绝地突围”。 1951年5月敌先遣部队悄然穿插到了第九兵团背后,其间12军31师、34师被美2师特遣队阻隔在洪杨公路以东地区,情况十分火急。 而此时置身于危机中心的正是31师91团,由于此前作战91团向前穿插最远,因此随着敌人穿插其俨然成为了一支孤军。 为此31师师部做出决定,尽可能的阻击敌人为91团回撤拖延时间,若无法返程则令91团向东迂回北返。 然而此时师部与91团之间的联系处于中断状态,师部只能书信一封派人加急送往,而此时91团团长李长林则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甚至兴致勃勃的盘算部署着进攻敌南朝鲜第三军团指挥部。 待李长林接到信的时候,志愿军主力已然北撤此时的91团即便奋力追赶也难以逃脱,因此李长林大胆做出决定,放弃向北撤退,向东南迂回到敌人侧后绕路北返。 如此,在李长林的带领下91团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沿途吃野菜挖草根终于在29日与师主力胜利会师。 在跳过“联合国军”包围圈的过程当中,91团不仅未曾遭受重大损失,反而抓获了119个俘虏一并带回,实乃突围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透过其中不难窥见李长林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而在上甘岭战役当中,其带领31师部队在与45师完成交接之后坚守阵地长达45天左右,同样留下了一连串深深浅浅的战斗足迹。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回国的李长林先后出任27军79师师长、20军60师师长、12军副军长等职务,而在1955年授衔之际他则被授予上校军衔并于此后晋升为大校。 第12军34师师长尤太忠 上甘岭战役当中34师本属后备力量,然而随着31师93团在537.7高地伤亡过于严重,以致34师106团被炮兵部队抽调的卡车,紧急运送到了战场上接手537.7高地的作战任务。 届时担任34师师长并指挥该次作战的便是尤太忠。 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之时,尤太忠尚仅有13岁左右,而当光阴流转越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来到解放战场上,他已然成为了一员虎将。 在此期间尤太忠所历经的著名战役不计其数,从“ 神头岭伏击战”到“汝河血战”,从生擒赵锡田到活捉 孙殿英……尤太忠的光辉战绩历历在目。 与此同时,王近山将军作战之勇可谓人尽皆知,而尤太忠则是其麾下的“三只猛虎”之一,他与李德生、肖永银三人并称为“三剑客”,由此足见其骁勇善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其作为34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战役等,于其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因而从朝鲜战场回国之后,尤太忠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且在后来1988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
血战上甘岭的四位功臣师长都是谁?他们后来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大家耳熟能详的
上甘岭战役,被称为“国魂之战”,这是 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战役,也是牺牲人数最多,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魂,看到了中国人民子弟兵不屈的意志。 在仅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牺牲了一万多名战士,承载了敌人190多万发炮弹,地形直接被改变,山头被炸得矮了多少海拔,山上的土壤石头不再结实,挖出的栈道壕沟被炸断填平,即使这样,中国志愿军也艰难地取得了胜利。
这场用血泪生命换来的胜利,让我们一改往日懦弱无能的“东亚病夫”“大烟病”的形象,让西方瞠目结舌,真正见识了我们的战士是如此的坚毅,强大。
在这场战役中,涌现了很多英雄,其中有四位在1955年获得授衔,被人们称之为血战
上甘岭的四位功臣师长。 他们分别是崔建功、李长林、张显扬和尤太忠,他们的经历是怎样的?他们又授封什么军衔呢?
崔建功——少将军衔 崔建功是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魏县,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家过得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为了活下去,当兵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不过崔建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红军的,他参军的时候加入的是国军,对于刚加入军队的人来说,能吃饱饭,上战场有枪用才是最主要的,不得不说,这方面国军确实比红军有优势。
不过在一同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一心抗日,为国为民的态度渐渐感染了崔建功,他懂得了国军和红军的分别,心也开始偏向红军。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崔建功带队围剿红军,但是却被红军俘虏了,本来还担心自己性命的崔建功,在得知红军“投降者不杀,优待战俘”的方针之后,就立马投降,投奔了红军
东北军,不用再违背心意和同胞自相残杀了。 而对于红军来说,只要是愿意加入红军,有才能,想抗日的人,那都是自己人,不管是不是国军的。
当然,红军队伍中的原国军战士其实也不少,像崔建功这样,在国军中也是很有能力的人,红军自然是热烈欢迎的。
投奔了红军之后,崔建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
安阳战役等,都赢得了胜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朝鲜发来求救,崔建功再次披甲上阵,作为第15军45师师长,带领战士们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其中,上甘岭战役中,崔建功的表现更是令很多人钦佩,“打剩下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这句话也是他在这场战役中说出来的,可见他的决心有多大。
1951年,上甘岭战争打响了,战争开始第一天,“
联合国军”就向志愿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此时的45师所在的位置,正处在我军的防线之内,对于敌人的突然袭击,45师损失惨重,之后的数日,45师且战且退,人员伤亡也是不断飙高。
45师不得不被迫放弃了上甘岭的表面阵地,转到了坑道阵地,这已经是最后的防线,不能再退了。
10月19日,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的崔建功,带领45师剩下的战士们发起了反攻,在他的带领下,警卫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也拿起了枪支,站在了最前线。
经过了43天的鏖战,哪怕45师没剩下多少战士,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牢牢地把守住了阵地。
由于45师伤亡惨重,上甘岭阵地就被移交给了12军31师继续镇守,崔建功率领剩下的战士们撤出阵地休整。
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崔建功回到国内在军内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也是我们后来俗称的开国少将军衔。
李长林——大校军衔 李长林是1917出生在四川渠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在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去世了,成为孤儿的李长林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饥一顿饱一顿便是他幼年生活的常态。
到了1933年,16岁的李长林参加了红军,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敢往前冲,于是他在部队中,从一个小战士,慢慢地升到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务。
他参加了很多战役,如奇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蟠龙、林南战役等。 在这抗日战争期间,凡是枪炮纷飞的战场上,总能看到李长林带队冲在最前面的身影,在1945年
上党战役中,李长林利用黑夜迁回敌后,率领全营在沁县老爷岭阻击国民党援兵,还从国民党手中取下两个制高点,缴获20余挺轻重机枪及大批弹药补充自身,并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为战役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47年
羊山集战役中,李长林担负攻坚任务,在三位团长先后牺牲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成为指挥员,率部激战两昼夜,一举攻占了羊山集,还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自己重伤险些丧命。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立下无数军功的李长林获得了“全国战斗英雄”的称号。
之后,1951年在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役中,李长林率领31师担任主攻。
第一阶段,他率领31师紧急支援45师,另被迫退居坑道,后勤人员全部上前线的45师转危为安,战局也稳定下来,并发起了第二阶段的反攻。
之后,李长林深入一线,和45师紧密配合,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顺利夺回了上甘岭失守的表面阵地,而在和45师崔建功师长交接后,李长林带领部队继续坚守了上甘岭长达45天,期间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疯狂反扑,直到上甘岭战役最终胜利。
由于李长林为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被授予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以及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在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1955年的回国后,授衔仪式上,李长林获得了上校军衔,之后,他还到了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深造,担任了
新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南京军区顾问等重要职务。 张显扬——大校军衔 张显扬是1915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他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喜怒形于色的人,部队中的人缘很好,口碑也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他。
张显扬是在1933年参加的中国工农红军,那年他才18岁,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开始,张显扬作为战士,先参加的是土地革命,之后根据战功和资历,升到了排长、连长等位置,还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等,百团大战、淮海、渡江等许多重大战役也有他的身影。
张显扬在参加红军的时候,成为了朱德将军手下的班长,抗日战争期间,也就是1937年的时候,身为排长的他,跟着陈锡联在夜袭阳明堡战役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我军步兵击落飞机的先河,就是张显扬带领着部队,在夜袭阳明堡战役开辟的,这一场战役中,我军总共摧毁了敌人24架战机,让飞机不再成为我军的噩梦。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初,已是师长的张显扬此时驻扎在云南昭通,他所率领的部队,这时候被编入了15军的建制中。
- 秦基伟通知15军的全体干部开会,张显扬也接到了开会的通知,这场会议就是15军即将入朝参战的战前会议。
但是相比听到参战消息的其他师长,慷慨激昂的表现不同,张显扬显得格外沉默,平日里一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兴高采烈地张显扬,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因为根据中央的指示,张显扬率领的部队是脱离第15军的建制,留守云南昭通的,也就是说张显扬不能参加此次战役了。
面对同僚询问的眼神,张显扬只得开玩笑:“你们入朝作战去吧,我去当炊事班长保障你们的后勤……”
张显扬的玩笑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此时秦基伟突然宣布:“你们师不去,不代表你不能去,上级命令,张显扬同志改任29师师长,入朝作战!”
话音一落,张显扬整个人仿佛放了光一样,周身气场不再失落,反而很兴奋,“不用做炊事班长咯!”
这让在场的众人又笑作一堆。
进入朝鲜战场后,张显扬率领的29师战斗力相当强,一路高歌猛进,就没有输过,和他的名字一样,张显扬在战场的风格可谓是格外地“狂野”。
张显扬一进朝鲜战场,就将29师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坚守阵地,另一部驰援其他兄弟部队,打法更是神出鬼没,让人摸不清规律。
之后在上甘岭战役中,张显扬也是作为中流砥柱,率领29师神出鬼没的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机动灵活的作战策略另敌人多次遭受重创。
就像军长秦基伟说的“张显扬率领的第29师作战能力特别强,纪律好,服从性还高,百战百胜,从不会让上级领导失望!”
而在上甘岭战役中,张显扬也表现出了这些特质,他配合其他兄弟部队,齐心协力共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回国的张显扬在军中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虽然他不像其他人,在1955年就授衔,但是在1961年的时候,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尤太忠——少将军衔 尤太忠是1918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光山砖桥镇,1931年,也就是他13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经历了我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可以说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者。
在一个孩子三观塑造最重要的时期,尤太忠就在红军队伍中,接触的都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思想,认识的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日后的成就离不开这段少年时期的经历。
尤太忠自幼便跟随红军南征北战,先后担任了排长、政治委员、共青团书记、指导员、营长、旅长等职务,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打起仗来,少年人的热血,让他就像只小老虎一样,勇猛机灵。
尤太忠还参加过
长征,长征途中曾患上重病,在政委詹才芳的帮助下,才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刻,活着走出了草地。 解放战争时期,尤太忠在王近山将军麾下,在经过
神头岭伏击战、汝河血战等战役中,他的指挥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在血与火中厮杀出来的作战能力,也令王近山将军侧目。 王近山将军很看好他,在很多战役中都会培养他的能力,同时也让尤太忠立下了无数的战功。
1950年12月的时候,尤太忠进入
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补充自己缺少的理论知识,也为之后的前途打好铺垫,毕竟比起很多人来说,少年就参战的尤太忠缺失了很多东西。 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役爆发后,尤太忠就提前返回34师,时刻准备着入朝作战,而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尤太忠总共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战役等,立下了赫赫功劳,为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在上甘岭战役中,尤太忠指挥34师106团前往537.7高地支援31师93团,并配合31师93团完成了坚守住537.7高地的任务。
当时31师93团在537.7高地遭遇敌人的猛攻,炮火铺天盖地,又在断水断粮十余天的情况下无奈退守坑道,但是整个93团只剩下了24人,而这些人之中,后来又牺牲了17人,全是饿死的。
而尤太忠的34师106团,就是在这紧急关头被上级调往支援的,就在他们接防之后,敌军又发射了大量炮弹,密集覆盖了整个537.7高地,还有大量敌军疯狂冲锋。
106团血战五个日夜,全团牺牲到加上后勤连一个排都凑不齐,就这样,他们誓死守住了537.7高地,直到1952年11月25日,106团才能顺利将537.7高地移交给29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上甘岭战役也宣告了胜利。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尤太忠因为战功卓越,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再次进入
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到了198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至今为止,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了70年了,英雄已逝,英魂长存,这样的国家功臣,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正是有着他们的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拦在战火滔天的前线,才能让我们现在享受安宁而又美好的生活。
或许我们现在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能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中才能够去“抱怨”的,往前百年,我国支离破碎,山河飘零,人民朝不保夕,谁还能去考虑生死以外的小事呢?
如今时局动荡,世界上仍有战争,那些国家的人民只想着能活就好。
如今的我们,要满怀感恩之心,好好地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之还生种花家。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3卷 《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 《渠县文史资料》第6辑 《开国将帅》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1921一2011)》人物卷 -
血战上甘岭的师长,本是红军俘虏,作战勇敢成为悍将
浴血三八线系列2:真实的上甘岭之初战 作者:德衡术
崔建功,1915年出生在河北大名,早年曾加入国军部队,后来在直罗镇战斗中被红军俘虏,经过转化,成为一名红军。随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因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崔建功于1951年3月率领45师随15军入朝作战,并在战场上指挥了一场让自己一生铭记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崔建功,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崔建功在晚年不只一次地向他人谈及上甘岭战役。他说:“作为一名老军人,我打过许多仗,最难忘的是上甘岭。”“战士们打得非常勇敢、顽强。”……在他的回忆中,总是为了一件事情感到懊悔,那就是战前45师炮兵的部署方案。
崔建功说,其实在战前,联军的进攻是有很多征兆的。比如当面之敌频繁调动,每日轰炸的火力加强,甚至韩军一个参谋前来投降,也带来了联军马上要进攻的情报。种种信息,都引起了志愿军各级的重视,从志司到兵团、从兵团到军指,各级都要求一线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从9月开始,志司要求各部队发起战术反击,向阵地前敌人有价值的高地发起进攻,所以崔建功不可能因为这些猜测,而放弃或者改变既定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10月18日,45师将指挥134团进攻韩军的注字洞南山阵地。
为了确保完成这一任务,崔建功将手里的几个炮兵营都调到注字洞南山方向,结果导致在联军向上甘岭进攻的第一天,也就是1952年10月14日,敌人进攻五圣山前沿两个高地时,45师根本没有炮兵可以支援。再加上敌人不计消耗的轰炸,使得整个前沿时刻弥漫在硝烟当中,后方预备队也很难前出支援,所以在初战第一天,两个高地的战士们就好像隔绝在“孤岛”上与敌人战斗。
五圣山的山势走向,大体成“V”字型。前沿有两个高地,分别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防守597.9高地的是135团9连,防守537.7高地是135团1连,其中9连加强了1个步兵排,1连加强了1个迫击炮排、1个火箭筒排和1个机枪排。
上甘岭战役示意图,美军又称597.9高地为三角形山,537.7高地为狙击岭 虽然敌人地面部队的冲锋是在14日黎明发起的,可是之前的炮火准备居然是从13日夜晚就开始了。或许这种对志愿军阵地的轰炸根本不能算是“炮火准备”,因为炮火准备的含义是通过炮火轰炸阵地,为冲锋部队创造有利的条件,而敌人长达几个小时对阵地反复的轰炸,其目的就是要直接摧毁阵地上一切的工事和人。
美军炮兵阵地 所以在黎明之前,当敌人的炮火开始向后转移,地面部队开始冲锋时,9连连长高永祥和1连连长王福新从坑道中爬出,首先进入眼里的是弥漫在阵地上的硝烟。这些硝烟之浓,甚至仅仅相距几公里的后方阵地,都看不见前沿阵地发射的信号弹。接着,他们看到的就是被炮弹犁平的阵地,一人多深的交通壕被炸得连膝盖也遮不住,所有掘开式的工事全部消失,大量战士伤亡,甚至1连有一个卫生员被炮弹爆炸活活震死。最后,就是高地下密密麻麻的敌人。
电话线断了,信号弹后方阵地看不见,没有支援,只有数倍于己的敌人,但是两个连剩余的战士没有后退,而是利用残缺不全的工事顽强阻击敌人。
在1连的7、8号阵地上,负责指挥的副连长初盈江发现在对面半坡的洼地上敌人已经架起一挺重机枪向自己的阵地疯狂的扫射。由于位置很好,这挺重机枪成功的将战士们压得抬不起头来。如果不马上消灭,在它的掩护下,敌人很快就可以冲上阵地。所以初盈江立刻跑到轻机枪手陈治国身后现场指示目标,命令他必须马上打掉这个火力点。
可是一贯枪法很好的陈治国连打了几个点射,都没有打中目标,初盈江急得满头大汗,一把夺过轻机枪自己射击。结果初盈江和陈治国一样,明明瞄准了目标,子弹就是命中不了目标。这时,在一旁观察的陈治国终于发现问题。因为射击台早已被敌人的炮弹炸得松松垮垮,即便简单平整出来,依然无法使机枪得到稳固的依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机枪根本无法很好的使用。
看着敌人的重机枪又将几名战友打倒,看着高地下的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焦急的陈治国跳到被打垮的射击台上蹲下,一把抓起机枪的两个架腿放在自己的肩膀上,让初盈江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射击台进行射击。初盈江愣住了,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解决机枪缺少射击台的问题,但是陈治国将暴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必死无疑。
陈治国见初盈江犹豫不决,他冲着初盈江大声喊到:“副连长,快打呀!”最终,为了摧毁敌人的重机枪,为了避免更多的战友牺牲,为了保住阵地,初盈江狠心地架起枪,朝着敌人的重机枪打出了一梭愤怒的子弹。敌人的机枪哑了,但是初盈江也听见身前有子弹打入血肉的声音。初盈江想看一看陈治国伤在了哪,但是陈治国阻止了他,让他继续射击,因为山下还有冲锋的敌人。初盈江只好调转枪口向冲锋的敌人疯狂射击。
又有子弹打入血肉的声音,初盈江发现陈治国的身体在颤抖。他停止射击,低头查探陈治国的情况,结果发现陈治国的胸前已经有好几处弹洞,鲜血正顺着身体流下射击台,将自己的鞋子浸湿。初盈江准备把枪挪开,扶陈治国下来止血,可是意识正在昏迷的陈治国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从蹲在射击台上改为趴在射击台上,然后艰难地示意初盈江将枪架在他背上继续。初盈江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但是初盈江知道在“孤岛”作战的他们,牺牲在所难免,唯有继续战斗才是对牺牲的同志最好的报答。
初盈江继续朝敌人射击,枪下面陈治国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脚下的血也渐渐渗入鞋子、袜子。终于,敌人这波进攻退去了。当初盈江将枪从陈治国身上拿开,他知道陈治国再也不会醒来。
这只是在“孤岛”作战的战士们的一个缩影,有太多太多的战士为了坚守阵地,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人与数个敌人拼刺刀最后战死,有的人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两个连队的战士在一个白天的时间打退敌人十数次进攻,最后9连在手榴弹消耗殆尽,战士牺牲大半,所有人负伤的情况下退入坑道,1连在266人(包含加强的单位)所剩无几的情况下退入坑道。
就在这天,当崔建功拿着望远镜看着敌人的“炮弹雨”在2公里以外的阵地上倾泻,他愣在当场,心中苦涩不已。前沿没有一个人从阵地上撤下来,甚至连伤员也没有下来的,崔建功知道,这两个连队即便没有全军覆没,也将打残退进了坑道。当落日的余晖从远处的山顶洒满阵地,敌人停止了第一天的攻势,至此,初战结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